点击数:86 来源:化学与药学学院 作者: 录入:人员机构 更新时间:2012-12-01
为迎接我校80周年校庆的到来,领略校友风采,传承师大精神。10月28日早晨,由莫蔚明教授带队, 2011级5名本科生组成的访谈小组来到了到王城校区黄文榜和孟丽珍两位老教授的家里。黄文榜教授祖籍广西宜山,于1957年毕业于我校化学系,并留校任教,在1961到南开大学攻读有机化学研究生,1965年毕业后回到母校继续任教。孟丽珍教授祖籍广西宜山,195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1963—1971年在中国科学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实研员,1971年到我校化学系(现化学化工学院)任教至退休。
孟丽珍教授早早地在王城校区的门口等候着我们,一路都亲切的拉着同学的手。年过七旬的老位老教授如此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我们的紧张感因此烟消云散。
说起大学时代,两位老教授感触颇深,他们上大学的时候生活条件十分困难,在那样的艰苦岁月中,他们却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两位老教授上大学的时候还没有电脑,老师上完课后,他们就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所以图书馆便是他们经常去的地方。除去吃饭睡觉,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图书馆和自习室。
两位老教授说,如今网络迅速发展,你们有着更好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条件,但是部分大学生过于依赖网络,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大学又是一个学习时间比较自由的阶段,除了上课的时间,我们还有许多空闲的时间,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没有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啊。针对此现象,两位老教授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提出了几点建议:首要的是我们要学会自学,独立思考,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要多阅读文献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其次,教授们提到,我们应该把学习放在主要地位,在不耽误学习的同时适当参加社团的活动,不能什么都忙却没有忙出结果,要两手抓而且两手都要抓好;最后,还特别强调了我们毕业后应当从基础做起,书都是从厚读到薄的,这就是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根深才能叶茂,只有勤勤恳恳的把课本上的知识弄清楚弄透彻,才能为做科研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做起实验来才能有条不紊。
对于如何培养创新能力,孟丽珍教授说:从实际出发,查阅相关文献,与实际相联系。比如生产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你如何能去解决,这就是一个课题。黄文榜教授说:“像我们当年研究三十烷醇,为什么研究呢,就从实际出发,就从农民想提高(粮食)产量,提高生产效率的实际出发,提高了产量就是让科学为大家服务了。化学这个学科实践性比较强,要多做实验,不做实验,你在这里空想是得不出东西的,尤其分析化学。基础知识掌握扎实了,科研的时候就可以举一反三,一通百通。”
孟教授告诉我们:“一个人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但在国家的发展中都会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我们化学,牵涉衣食住行,也牵涉国家命运,原子弹的研发牵扯到了两百多个单位呢,大家每个都要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发挥出自己的贡献”。
对我即将到来的80周年校庆,两位老教授表达了深深的祝福:祝福母校越办越好,成为一所教学、科研知名的大学,争取成为早日实力强大的西南研究型大学。
在访谈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两位老教授对于母校的深情,以及对母校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责任感。老一辈们学习科学知识、追寻真理的热情和奉献精神也深深地鼓舞着我们。师大的今天在于老一辈的共同努力,师大的未来在于我们新一代大学生的传承和发扬!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大学时光,修学储能,为师大更加辉煌的明天做出自己的贡献!(2011级 供稿)
黄文榜、孟丽珍老师接受访谈组的采访
黄文榜老师向访谈组介绍学院历史